瑚爾哈河名詞解釋: 唐作忽汗水。金作活羅海川。元作胡里改江。明作忽爾海河。即今黑龍江省東南部松花江支流牡丹江?!肚逡唤y志 ·吉林一》: 瑚爾哈河 “在寧古塔城東南。上流... [ 閱讀全文 ]
瑚葉 (葉) 河名詞解釋: 又作刀畢河。即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東北烏蘇里江上源之一烏達比河?!肚逡唤y志·吉林一》 “伊津河” 條下: “瑚葉河,在 (寧古塔) 城東九百十里。源出... [ 閱讀全文 ]
瑚布圖河名詞解釋: 又作無沙溝河、烏蛇溝河。在今黑龍江省東寧縣東南與俄羅斯交界處。為綏芬河支流。光緒《吉林通志》 卷23: 瑚佈圖河 “出琿春東北分水嶺,合三源,故亦曰三... [ 閱讀全文 ]
騩山名詞解釋: 在今河南新安縣西北?!渡胶=洝?中山經·中次三經》: 青要山 “又東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棗, 其陰有... [ 閱讀全文 ]
緣陵名詞解釋: 即營陵。春秋杞國都。在今山東昌樂縣東南五十里古城?!洞呵铩罚?僖公十四年 (前646),“諸侯城緣陵”。杜注: “緣陵,杞邑。辟淮夷,遷都于緣陵?!?西漢置營陵... [ 閱讀全文 ]
緣胡山名詞解釋: 在今內蒙古清水河縣西北喇嘛灣鎮?!稘h書·地理志》 云中郡楨陵縣: “緣胡山在西北?!?《水經·河水注》: “河水南入楨陵縣西北緣胡山,歷沙南縣東北,兩山... [ 閱讀全文 ]
緱氏鎮名詞解釋: 北宋熙寧八年 (1075) 廢縣為鎮,屬偃師縣。即今河南偃師市南三十四里緱氏鎮。 在河南省偃師市中東部。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6.3萬。鎮人民政府駐緱氏,人口6920。傳... [ 閱讀全文 ]
緱氏縣名詞解釋: 秦置,屬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偃師市東南府店鎮北二里。因山為名。西漢屬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廢。東魏天平元年 (534) 復置,屬洛陽郡。寄治洛陽城 (今河... [ 閱讀全文 ]
緱氏山名詞解釋: 又名覆釜堆、撫父堆。在今河南偃師市南?!读邢蓚鳌?卷上: 王子喬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即此?!端洝ぢ逅ⅰ罚?休水 “北歷覆釜堆... [ 閱讀全文 ]
緱山名詞解釋: 即緱氏山。在今河南偃師市南緱氏鎮東南。唐岑參早年居少室時曾移居于此,作有 《緱山西峰草堂作》 詩。 古稱緱氏山、覆釜堆、撫父堆。在河南省偃師市南。東西長... [ 閱讀全文 ]
緬甸宣慰司名詞解釋: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緬中宣慰司。永樂元年 (1403) 置緬甸軍民宣慰使司。宣德二年 (1427) 緬中宣慰司并入緬甸宣慰司,屬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緬甸阿瓦。轄境... [ 閱讀全文 ]
緬寧縣名詞解釋: 1913年改緬寧廳置,后屬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臨滄縣。1954年云南省 《補報我省請更改平彝等八縣原名理由》: “寓有征服者恩賜邊疆少數民族永遠寧順之意?!?.. [ 閱讀全文 ]
緬山名詞解釋: 即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北界,與西烏珠穆沁旗東汗烏拉蘇木東南一帶山地?!哆|史·圣宗紀》: 開泰二年 (1013) 四月,“丙子,如緬山”。太平三年(1023) “五月,清暑緬山... [ 閱讀全文 ]
婺州路名詞解釋: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婺州置,二十一年 (1284) 后屬江浙行省。治所在金華縣 (今浙江金華市)。轄境相當今浙江省金華江流域及蘭溪、浦江諸市縣。至正十八年 (1358) 朱... [ 閱讀全文 ]
婺水名詞解釋: 在今江西婺源縣西北,為樂安江上游?!对椭尽?卷28歙州婺源縣: “以婺水繞城三面,因以為名?!?《寰宇記》 卷104歙州婺源縣: 婺水 “源從縣西北大廉山下出,... [ 閱讀全文 ]
婺川縣名詞解釋: 元改務川縣置,屬思州安撫司。治所即今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明屬思南府。民國初屬貴州鎮遠道。1923年直屬貴州省。1959年復改務川縣。1986年改設務川仡佬族... [ 閱讀全文 ]
登源洞名詞解釋: 在今安徽績溪縣東唐金山北?!斗捷浖o要》卷28績溪縣 “蒼龍洞” 條下: 登源洞 “在縣東十里。古登嶺之東,一名長東洞。山川環境,四顧周密如洞,因名。有澤穴... [ 閱讀全文 ]
安化鎮名詞解釋: ①唐廣德后置,以防御吐蕃。在今陜西千陽縣西北三十五里千河西岸安化。②北宋置,屬福津縣。即今甘肅武都東北安化鎮。③即今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東北明倫鎮... [ 閱讀全文 ]
安化縣名詞解釋: ①南齊置,屬隨郡。治所在今湖北隨州市東南光化鋪鄉。西魏改為新化縣。②南齊置,屬桂林郡。治所當在今廣西柳州市附近地。后廢。③西魏置,為淮南郡治。治所... [ 閱讀全文 ]
安仁鎮名詞解釋: ①唐置,屬衡州。在今湖南安仁縣西南。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改為安仁場。②北宋置,屬內江縣。在今四川內江市南十里東賢鋪。③元置,屬曲周縣。在今河北曲周縣... [ 閱讀全文 ]
安仁縣名詞解釋: ①南朝陳天嘉中置,屬鄱陽郡。治所在今江西余江縣(鄧埠鎮)東北錦江鎮。隋開皇九年(589)并入余干縣。北宋端拱元年(988)又以安仁場升為安仁縣,屬饒州。治所仍在今... [ 閱讀全文 ]
安仁場名詞解釋: ①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改安仁鎮置,屬衡州。在今湖南安仁縣西南。北宋乾德三年(965)升為安仁縣。②北宋開寶八年(975)置,治所即今江西余江縣東北錦江鎮。端拱元年... [ 閱讀全文 ]
安車骨部名詞解釋: 又作安居骨。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黑龍江省哈爾濱、阿城、五常市境阿什河流域?!端鍟れ呿H傳》:“靺鞨在高麗之北,凡有七種:……安車骨部,在伯咄東... [ 閱讀全文 ]
安王陂名詞解釋: 在今江蘇銅山縣西南?!端洝か@水注》:安陂水“上承安陂余波……水北流注于獲”?!端螘の淙踅奈墨I王義傳》:元嘉二十八年(451),魏軍過彭城,“民有告... [ 閱讀全文 ]
安豐郡名詞解釋: ①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分廬江郡置,屬豫州。治所在安風縣(今安徽霍邱縣西南二十里)。轄境相當今安徽金寨、霍邱二縣大部及河南灌河流城。東晉末廢。②南朝宋末復... [ 閱讀全文 ]
安豐縣名詞解釋: ①秦置,屬九江郡。治所在今河南固始縣東南。西漢屬六安國。東漢屬廬江郡。三國魏屬安豐郡。東晉末徙廢。②東晉僑置,屬安豐僑郡。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東。南... [ 閱讀全文 ]
安鄉郡名詞解釋: ①西魏置,屬臨州。治所在魚泉縣(今四川萬縣市)。轄境相當今四川萬縣市及梁平等縣地。北周改為萬川郡。②唐天寶元年(742)改河州置,治所在枹罕縣(今甘肅臨夏市... [ 閱讀全文 ]
安鄉縣名詞解釋: ①南朝梁置,為義陽郡治。治所在今湖南安鄉縣西南。隋大業初屬澧陽郡。唐屬澧州,貞觀元年(627)移治今安鄉縣。元屬澧州路。明屬澧州。民國初屬湖南武陵道。1... [ 閱讀全文 ]
安義縣名詞解釋: ①唐武德五年(622)改永業縣置,屬南義州。治所在今廣西岑溪縣東筋竹鎮。貞觀二年(628)屬義州。至德中改為永業縣。②北宋熙寧四年(1071)析云安監置,屬云安軍。治所... [ 閱讀全文 ]
安門名詞解釋: 又稱鼎路門。漢長安城南面中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西張村。漢惠帝時建?!度o黃圖》卷1:“長安城南出第二門曰安門,亦曰鼎路門,北對武庫。王莽更名曰光禮門... [ 閱讀全文 ]
安廣縣名詞解釋: ①西漢置,屬郁林郡。治所即今廣西橫縣。南朝宋屬寧浦郡。南齊為寧浦郡治。梁、陳時廢。②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析科爾沁右翼后旗地置,屬洮南府。治所在解家窩... [ 閱讀全文 ]
安川堡名詞解釋: 北宋置,在今甘肅永靖縣西南?!端问贰さ乩碇尽窐分荩骸鞍泊ūす时旄绫?,在巴金嶺上,元符二年收復,三年賜名,東至湟州界七十里,西至來賓城界四十里,南至... [ 閱讀全文 ]
安山名詞解釋: ①在今河北昌黎縣西三十里?!斗捷浖o要》卷17昌黎縣:安山,“《志》云:山有避兵堡,飲馬河經其下”。即此。②亦曰安民山。在今山東東平縣西南四十四里?!度?.. [ 閱讀全文 ]
安上縣名詞解釋: ①三國蜀漢置,屬越嶲郡。治所即今四川屏山縣西北一百二十五里新市鎮。西晉廢?!度龂尽な駮堘趥鳌罚骸俺?,越嶲郡自丞相亮討高定之后,叟夷數反,殺太守... [ 閱讀全文 ]
安土瓜爾佳城名詞解釋: 一作按兔爪兒簡寨。在今遼寧新賓縣西北腰站附近。原屬建州女真蘇克蘇滸河(蘇蘇河)部,明萬歷十三年(1585)為努爾哈赤所并?!肚迨犯濉ぬ姹炯o》:乙酉年... [ 閱讀全文 ]
安干卡倫名詞解釋: 清光緒末置,屬璦琿副都統。在今黑龍江省呼瑪縣西北黑龍江南岸鷗浦鄉正棋村。民國《黑龍江志稿》卷4:“安干山在安干河之東,有安干卡倫,以河為名,居倭西... [ 閱讀全文 ]
安人縣名詞解釋: ①隋開皇十五年(595)置,屬藤州。治所在今廣西容縣東北六十里。十八年(598)改為寧人縣。②隋開皇十八年(598)改臨西縣置,屬交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錦溪附近。大... [ 閱讀全文 ]
安人軍名詞解釋: 亦作安仁軍。唐置,屬鄯州。治所在今青海湟源縣西北?!对椭尽肪?9鄯州:安人軍在“河源軍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開元七年郭知遠置,管兵萬人,馬三百五十匹... [ 閱讀全文 ]
宅壟土司名詞解釋: 亦作奢壟。在今四川小金川縣西四十五里宅壟鄉?!肚迨犯濉っ髁羵鳌罚呵∪四?1773)征金川,“自思紐順河取得里、得木甲諸寨,襲破宅壟,復取僧格宗,與... [ 閱讀全文 ]
守節縣名詞解釋: 唐武德三年(620)析胙城、酸棗二縣置,屬黎州。治所在今河南封丘縣西北?!跺居钣洝肪?封丘縣:廢守節縣“于時東州未平,人思効節,縣新創立,故以守節為名”。... [ 閱讀全文 ]
興道縣名詞解釋: ①西晉太康元年(280)改連道縣置,屬寧浦郡。治所在今廣西橫縣東南百里。南朝梁、陳時廢。②西晉置,屬漢中郡。治所在今陜西洋縣東。后廢。唐貞觀二十三年(649... [ 閱讀全文 ]
興善寺名詞解釋: 在今陜西西安市南新風公園內。始建于晉泰始至泰康年間。隋開皇間印度僧人那連提黎耶舍、阇那崛多、達摩笈多先后來長安傳授密宗住此。唐時為長安城內佛經三大... [ 閱讀全文 ]
興堪山名詞解釋: 即外興安嶺。今俄羅斯阿穆爾州北部之斯塔諾夫山脈?!肚甯咦趯嶄洝肪?43:乾隆三十年(1765)八月癸亥,黑龍江將軍富僧阿等奏:“三年派副總管、佐領、驍騎校于冰... [ 閱讀全文 ]
興隆灘名詞解釋: 在今四川云陽縣東長江中。初本無灘。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黃官漕山因雨崩裂,土石隕江中,與江中石梁相逼,形成巨灘。舟行其下,往往覆沒。后屢經鑿治,始稍... [ 閱讀全文 ]
馱娘江名詞解釋: 在今廣西田林、西林二縣境。為右江上源?!斗捷浖o要》卷111上林長官司:馱娘江“在司治西,流入田州界,合于右江”?!肚逡唤y志·泗城府》:馱娘江“在西林縣... [ 閱讀全文 ]
馱命江名詞解釋: 即今廣西田東縣西南,右江支流龍須河?!睹魇贰さ乩碇尽?鎮安府:“南有馱命江,下流合郁江?!薄斗捷浖o要》卷111鎮安府:馱命江“在府城南。府境之水皆匯流焉... [ 閱讀全文 ]
馱樸墟名詞解釋: 在今廣西崇左縣東北左江北岸馱柏村。為省南大道所經。明《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三》:“自馱樸取道至太平西南行一里,有石垣東起江岸,西屬于山,是為左州... [ 閱讀全文 ]
馱樸驛名詞解釋: 明置,即今廣西崇左縣東北馱柏村。明《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三》:“馱樸去馱盧五十里。自馱盧西至此,皆為左州南境,北去龍州四十里。西仍為崇善地,抵太... [ 閱讀全文 ]
馱盧鎮名詞解釋: 即今廣西崇左縣東北馱盧村。北宋置陀陵縣于此。元至正間,太平路曾徙治于此。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置巡司駐防。明《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三》:“西南過馱盧... [ 閱讀全文 ]
紀南城名詞解釋: 即春秋戰國時楚國郢都。在今湖北荊沙市荊州區(故江陵縣城)西北?!独m漢書·郡國志》 江陵縣注引《荊州記》:“縣北十余里有紀南城,楚王所都?!薄端洝ゃ嫠?.. [ 閱讀全文 ]
紀城名詞解釋: 在今山東日照市西南安東衛鎮?!蹲髠鳌罚赫压拍?前523),“秋,齊高發帥師伐莒,莒子奔紀鄣”。杜注:“紀鄣,莒邑也。東海贛榆縣東北有紀城?!薄顿Y治通鑒... [ 閱讀全文 ]
紀莊子名詞解釋: 在今天津市河西區西南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7月9日以楊貴林為首的義和團率三百名團民在此與聯軍前鋒日本軍隊展開斗爭,擊斃日軍隊長。后因武器不敵而失... [ 閱讀全文 ]
紀氏城名詞解釋: 在今河南郟縣東北十余里?!端洝と晁ⅰ罚核{水“東南流徑紀氏城西有層臺,謂之紀氏臺?!独m漢書》曰:‘世祖車駕西征,盜賊群起,郟令馮魴為賊延裒所攻,... [ 閱讀全文 ]
紀氏臺名詞解釋: 在今河南郟縣東北十余里?!端洝と晁ⅰ罚核{水“出陽翟縣重嶺山,東南流經紀氏城西。有層臺,謂之紀氏臺”?!独m漢書》曰:“世祖車駕西征,盜賊群起,郟... [ 閱讀全文 ]
紀山名詞解釋: ①即古丹山。在今山東臨朐縣東三十六里,接臨朐縣界。②在今湖北荊沙市荊州區(故江陵縣城)北?!遁浀丶o勝》卷64江陵府:紀山“在府北四十里。綿亙自荊門西山而來... [ 閱讀全文 ]
紇伏干泉名詞解釋: 在今內蒙古杭錦旗北?!缎绿茣さ乩碇尽匪d邊州入四夷道里中的夏州北道,“又經步拙泉故城,八十八里渡烏那水,經胡洛鹽池、紇伏干泉,四十八里度庫結沙... [ 閱讀全文 ]
紇升骨城名詞解釋: 高句驪筑,在今遼寧桓仁滿族自治縣東北十七里五女山山城。是為 * 建國初都城?!段簳?* 傳》:“朱蒙遂至普述水,遇見三人,其一人著 * ,一人著納衣,一人... [ 閱讀全文 ]
紅螺寺名詞解釋: 在今北京市懷柔縣北十里紅螺鎮北。建于東晉永和四年(348)。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改名護國資福寺。俗稱紅螺寺。主要建筑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禪堂以及... [ 閱讀全文 ]
紅螺山名詞解釋: 又名螺山、螺盤山。在今北京市懷柔縣北?!睹饕唤y志》卷1順天府:紅螺山“在懷柔縣北一(應作二)十里。高二百余仞,下有潭,潭中嘗有二螺,色殷紅,夕吐光焰,... [ 閱讀全文 ]
紅旗河名詞解釋: ①在今吉林和龍縣西南。源出長白山之長山嶺、長紅嶺東麓,東流,折東南流至崇善鄉西注入圖們江。亦稱圖們江北源,實為圖們江正源。清張鳳臺《長白征存錄》卷... [ 閱讀全文 ]
紅樓名詞解釋: ①即北京大學紅樓。在今北京市東城區沙灘五四大街。原為北京大學第一院宿舍。②又名明遠樓。在今廣東廣州市東山區文明路廣東博物館院內。始建于明,清代重修。... [ 閱讀全文 ]
紅崖屯名詞解釋: 在今貴州畢節市東北七十里?!睹魇贰べF州土司傳》:天啟三年(1623),“(王)三善督兵攻大方賊巢,擒土司何中尉等,進營紅崖。連破天臺、水腳等七囤,奪其天險”。... [ 閱讀全文 ]
紅崖山名詞解釋: ①在今四川敘永縣東北?!斗捷浖o要》卷73永寧宣撫司:紅崖山“在司東北十里。山高聳,多赤石,為東面之勝”。②在今陜西洛南縣東南?!端问贰な池浿尽罚簯c歷間... [ 閱讀全文 ]
紅桃嶺名詞解釋: 在今江西南康縣西北、崇義縣東南?!斗捷浖o要》卷88南安府崇義縣:紅桃嶺在“縣東南六十里,與南康縣接界。舊為險要”?!肚逡唤y志·南安府》:紅桃嶺“在南康... [ 閱讀全文 ]
紅橋鎮名詞解釋: 即虹橋鎮。今江蘇邗江縣東南四十里紅橋鎮。 (1)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東南部。面積28平方千米。人口2.2萬。鎮人民政府駐紅橋,人口 1500。鎮南舊有木橋,涂瀝青,... [ 閱讀全文 ]
紅橋名詞解釋: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南北沙河北?!对贰の淖诩o》:致和元年(1328),“燕鐵木耳與王禪前軍戰于榆河,敗之,追奔紅橋北”。顧炎武《昌平山水記》卷上:燕鐵木兒... [ 閱讀全文 ]
紅鹽池名詞解釋: ①即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南境之紅堿淖?!睹魇贰ろ^靼傳》:成化九年(1473)秋,“滿都魯等與孛羅忽并寇韋州,王越偵知敵盡行,其老弱巢紅鹽池,乃與許寧及游擊周... [ 閱讀全文 ]
紅亭子名詞解釋: 即鸚哥嘴地方。在今四川巴塘縣東五里?!肚迨犯濉P全傳》:光緒三十一年(1905),巴塘七溝村民“抗阻墾務,槍傷勇丁,焚毀教堂。時所部兵勇僅百余人馳往彈壓。... [ 閱讀全文 ]
紅泉名詞解釋: 在今江西南城縣西南。南朝宋謝靈運《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詩曰:“銅陵映碧潤,石磴瀉紅泉?!睆堛娮ⅲ杭t泉“謂自砂中流出,故其色紅”。又靈運《山居賦》云... [ 閱讀全文 ]
紅香爐名詞解釋: 即今香港之香港島。清設紅香爐汛,有千總駐防?!痘I辦夷務始末》(道光朝)卷30,道光二十一年(1841),總督彥伯壽奏折:“香港為商船內駛必由之路,其島曰紅香爐,... [ 閱讀全文 ]
紅草溝名詞解釋: 在今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東?!斗捷浖o要》卷17撫寧縣“義院口關”條載:“又北二十八里曰三岔口,又北三十五里曰紅草溝。景泰中,朵顏來犯縣北之車渠莊,官軍... [ 閱讀全文 ]
紅城子名詞解釋: ①在今寧夏靈川縣東北?!斗捷浖o要》卷62靈州守御千戶所:紅城子“在所東北,黃河東岸。成化九年,套寇犯韋州,制臣王越督軍敗賊于此。又 * 十三年,總兵朱暉... [ 閱讀全文 ]
紅廟兒名詞解釋: 一名紅廟子。即新疆烏魯木齊之俗稱。清祁韻士《萬里行程記》:迪化州“即烏魯木奇,俗呼為紅廟兒,以僧寺居紅山嘴之上,紅泥堊壁故也”。又《西域釋地》:“... [ 閱讀全文 ]
紅羅山名詞解釋: ①在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南。蒙古語名烏蘭哈郎噶山?!斗捷浖o要》卷18萬全都司開平故衛:紅羅山“明洪武三年李文忠敗元兵于駱駝山,進克紅羅山,遂次開平是也”... [ 閱讀全文 ]
紅巖子名詞解釋: ①一作橫巖子鋪。即今湖北建始縣東南三十六里紅巖寺鎮。清同治《建始縣志》卷2《場市》:南鄉有“紅巖子”。②在今四川萬源市東南。民國《萬源縣志》卷1:紅... [ 閱讀全文 ]
紅巖山名詞解釋: 在今四川樂山市東南十五里岷江東岸。因“山色正赤”,故名?!对贰に俑鐐鳌罚褐猎?1275)攻嘉定,“行樞密院副使忽敦等軍至,與也速帶兒會于紅巖”。即... [ 閱讀全文 ]
紅咀堡名詞解釋: 明置,屬金州衛。即今遼寧普蘭店市東北紅水鋪。明《全遼志》卷2:紅咀堡“原廢,嘉靖三十三年新復”。民國《奉天通志》卷83金縣:清水河“又東南徑紅咀城子村... [ 閱讀全文 ]
桓公泉名詞解釋: 在今河北懷來縣 (沙城) 東南?!端洝?.. [ 閱讀全文 ]
桓公城名詞解釋: 在今安徽涇縣東南四十里烏溪鄉烏溪嶺下?!稌x書· 桓彝傳》: 蘇峻之亂,“彝以郡無堅城,遂退據廣德。尋王師敗績,彝聞而慷溉流涕,進屯涇縣”,因筑此城?!?.. [ 閱讀全文 ]
桓公溝名詞解釋: 在今山東西南部。東晉太和四年 (369)桓溫北伐時所開。據 《水經·濟水注》 載: 桓公溝是疏導薛訓渚 (在今嘉祥縣治萌山下) 分南北流,北流一支注入巨野澤,南流一... [ 閱讀全文 ]
桓仁縣名詞解釋: 1914年以懷仁縣改名,屬奉天東邊道。治所在六道河 (今遼寧桓仁滿族自治縣)?!兜貙W雜志》 1914年第2期載 《擬改各省重復縣名呈文并批》: “該縣地古為渤?;钢荨?.. [ 閱讀全文 ]
栲栳城名詞解釋: 即今陜西志丹縣城?!端问贰は膰鴤魃稀罚簯c歷四年 (1044),元昊請以 “栲栳、鐮刀、南安、承平故地及他邊境蕃漢所居,乞畫中為界,于內聽筑城堡”?!斗捷浖o要》... [ 閱讀全文 ]
栲栳濼名詞解釋: 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呼倫湖。金代塔塔兒等部居其地?!督鹗贰A谷清臣傳》: “令宣徽使移剌敏……分領前隊,自選精兵一萬以當后隊,進至合勒河。前隊敏等于栲... [ 閱讀全文 ]
栲栳山名詞解釋: ①即今山西大同縣東北十七里閣老山?!斗捷浖o要》 卷44大同府: 栲栳山 “景泰初,敵寇大同,鎮帥郭登帥兵餌之,行七十里,至水頭?!匪氖?,至栲栳山,... [ 閱讀全文 ]
桔柏渡名詞解釋: 亦名桔柏津、桔柏潭。在今四川廣元市西南昭化鎮東北白龍江注入嘉陵江處?!斗捷泟儆[》 卷66利州: 桔柏潭 “在昭化縣。今昭化驛有古柏,土人呼桔柏,故以名潭... [ 閱讀全文 ]
桔柏津名詞解釋: 在今四川廣元市西南昭化鎮北白龍江注入嘉陵江處?!遁浀丶o勝》 卷184利州: 桔柏津 “在昭化縣。杜甫詩云: 青冥寒江渡,駕竹為長橋。今昭化驛有古柏,土人以桔... [ 閱讀全文 ]
桔柏江名詞解釋: 亦作吉柏江。指今四川廣元市西南昭化鎮北之嘉陵江。以桔柏渡 (津) 為名?!杜f唐書·玄宗紀》: 天寶十五載 (756) 七月,“壬戌,(上) 次益昌縣,渡吉柏江”?!端?.. [ 閱讀全文 ]
桂管名詞解釋: 唐嶺南五管之一。為嶺南西道桂管經略觀察使簡稱。開耀 (681) 后置,治所在桂州 (今廣西桂林市)?!缎绿茣さ乩碇尽罚?桂管 “領桂、梧、賀、連、柳、富、昭、蒙、... [ 閱讀全文 ]
桂溪縣名詞解釋: 唐天寶元年 (742) 改清水縣置,屬南賓郡。治所在今四川墊江縣東北?!跺居钣洝?卷149桂溪縣: “以隴右有清水縣,名同,改為桂溪,以縣界桂溪為名?!?乾元初屬忠... [ 閱讀全文 ]
桂溪名詞解釋: ①即今四川梁平縣西南高灘河,為龍溪河上游?!遁浀丶o勝》 卷179梁山軍: “桂溪在桂溪市?!跺居钣洝?云: 舊忠州桂溪縣以桂溪為名??h廢來屬?!秷D經》 云: 唐... [ 閱讀全文 ]
桂原山名詞解釋: 亦作桂源山,又名桂山。在今廣東曲江縣西北?!跺居钣洝?卷159曲江縣: “桂山多菌桂。有越嶺?!?《輿地紀勝》 卷90韶州: 桂山“在曲江縣西北四十里”?!斗捷?.. [ 閱讀全文 ]
桂宮名詞解釋: 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十三里長安故城中?!度o黃圖》 卷2: “桂宮,漢武帝造,周回十余里…… 《關輔記》 云: ‘桂宮在未央北,中有明光殿土山,復道從宮中西上... [ 閱讀全文 ]
桂嶺營名詞解釋: 明置,即今廣西賀縣東北桂嶺鎮?!肚逡唤y志·平樂府二》: 桂嶺營 “在賀縣東北。明萬歷間于桂嶺適中要地,建立大營,設守備駐守,分防十三營。今于桂嶺、賴村... [ 閱讀全文 ]
桂嶺縣名詞解釋: 隋開皇十八年 (598) 改興安縣置,屬連州。治所在今廣西賀縣東北桂嶺鎮?!对椭尽?卷37桂嶺縣: “因界內桂嶺為名?!?大業三年 (607) 屬熙平郡。唐屬賀州。元末廢... [ 閱讀全文 ]
桂嶺名詞解釋: ①一名香花嶺。在今湖南臨武縣北三十里?!肚逡唤y志·桂陽州》: 桂嶺 “高八百余丈。山勢雄博,盤繞縣境”。有錫礦。②即桂原山。在今廣東曲江縣西北?!跺居钣?.. [ 閱讀全文 ]
桂林郡名詞解釋: ①秦始皇三十三年 (前214) 略取陸梁地置,治所在布山縣 (今廣西桂平縣西南)?!杜f唐書·地理志》: “江源多桂,不生雜木?!?故名。轄境相當今廣西都陽山、大明... [ 閱讀全文 ]
桂林驛名詞解釋: ①三國吳鳳皇三年 (274) 置,屬廣州。治所在武安縣 (今廣西柳州市東南)。西晉時移治潭中縣 (今柳州市東南柳江東南岸)。轄境相當今廣西柳州、柳江、來賓、柳城、宜... [ 閱讀全文 ]
桂林苑名詞解釋: 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跺居钣洝?卷90上元縣: 桂林苑 “吳立,在縣北四十里落星山之陽”?!段倪x》 卷5左思 《吳都賦》: “數軍實乎桂林之苑,饗戎旅乎落星之... [ 閱讀全文 ]
桂林縣名詞解釋: ①西漢置,屬郁林郡。治所在今廣西象州縣東南上古城村。三國吳屬桂林郡。東晉太興元年(318) 屬晉興郡。隋屬始安郡。唐屬象州,乾封元年(661) 廢。②1913年改臨桂縣... [ 閱讀全文 ]
桂陽監名詞解釋: 五代晉天福四年 (939) 分郴州置。治所在平陽 (今湖南桂陽縣)?!遁浀丶o勝》 卷61桂陽軍:“以其在桂洞之南,故曰桂陽?!?轄境相當今湖南桂陽、藍山、嘉禾、臨武... [ 閱讀全文 ]
名詞吧為您提供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生活、文藝、體育、歷史、人物、自然、地理等各學科名詞解釋大全
Copyright ? 2008-2025 www.thefetchinglife.com 名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