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史名詞解釋:曾參和史的合稱,古代以德行卓特而著稱的兩個人物。曾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人,孔子晚年弟子。以行為謹慎、善反省和孝著稱。史,字子魚,春秋時衛國大夫,以直著稱??鬃淤澦~解釋:“直哉史魚!邦有道,如失;... [ 閱讀全文 ]
曾子問名詞解釋:《禮記》篇名,以曾子(即曾參)與孔子問答的方式,闡述儒家對喪葬之禮的主張,部分反映了西周以來貴族們喪葬制度和風俗習慣,內容非常煩瑣,例如,國君死而世子剛誕生怎么辦;國君已葬之后,世子出生又怎么辦;... [ 閱讀全文 ]
蒙古族民俗中的禮節禮儀名詞解釋:中國蒙古族十分注重禮節與禮儀。較常見的有以下三種名詞解釋:
一、“哥拉”,意思是客人坐好后,主人端一碗“酸奶子放于客座中間時,先由年長者端起來喝一口,再依次序輪流喝。碗內酸奶喝... [ 閱讀全文 ]
蒙古族諺語中的倫理思想名詞解釋:中國蒙古族諺語中各種道德觀念的總稱。蒙古族人民在其世代相傳的大量諺語中,包含有豐富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觀念。主要表現在名詞解釋:1.堅持真理,追求光明名詞解釋:“春天愛護牲畜,愛慕維... [ 閱讀全文 ]
賴其力者生名詞解釋:墨家倫理思想的重要命題。語見《墨子·非樂上》。意指人類必須靠勞動改變自然以謀求生存。墨家認為,人與動物有本質的區別。動物可以利用它身上的羽毛為衣服,用腳上的蹄爪為鞋靴,用自然的水草為飲... [ 閱讀全文 ]
雷鋒日記名詞解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雷鋒在生前寫下的日記。是其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真實記錄,處處閃爍著他共產主義精神。1963年4月,解放軍文藝社依據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保存的雷鋒遺留下來的九本日記,把《人... [ 閱讀全文 ]
雷鋒精神和學雷鋒活動名詞解釋:雷鋒(1940~1962)湖南長沙人,出身貧農家庭。父母兄弟受日本帝國主義和舊社會地主資本家的剝削逼害,先后死去。七歲成為孤兒。新中國成立后,才進入學校讀書。1956年高小畢業后,在鄉政府和中... [ 閱讀全文 ]
虞集名詞解釋:元代學者。字伯生,祖籍仁壽(今屬四川),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孫。宋亡,其父虞汲僑居崇仁(今江西崇仁),與吳澄為友。因早年與其弟各有一書室,左室書陶淵明詩于壁,題曰陶閹;右室書邵堯夫詩,題曰邵庵,故世稱邵庵... [ 閱讀全文 ]
勤儉持家名詞解釋:朱德寫于1957年12月17日,原載《中國婦女》1958年第1期,后收入《朱德選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本文闡述了社會主義家庭道德的諸多方面的內涵。文章指出名詞解釋:要想建成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 [ 閱讀全文 ]
蜀學名詞解釋:北宋蘇洵、蘇軾、蘇轍父子及呂陶等人所組成的學派。因他們均系四川人而得名。全祖望補編《宋元學案》,別附《蘇氏蜀學略》,著錄三蘇及呂陶諸人生平事略、論著簡介及學派師傳關系等。蘇洵父子三人,都是宋... [ 閱讀全文 ]
愚民名詞解釋:老莊提倡的愚昧主義道德觀和治民之道。老子提出“圣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肮胖茷榈勒?非以明民,將從愚之。民之難治,從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從智治國,國之福?!闭J為人民的知識多了,... [ 閱讀全文 ]
暗示之威名詞解釋:謝覺哉1919年4月在日記中提出并闡述的倫理范疇。他認為,在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本人榜樣的力量巨大,它可以加速教育的進程,影響教育的效果,甚至在一定條件下收到教育本身所不能收到的效果。因... [ 閱讀全文 ]
愚黔首之術名詞解釋:譚嗣同揭露封建綱常名教本質的倫理命題。語出《仁學》。黔首指老百姓。意思說封建統治階級推祟三綱五常,目的是要用這些人為之名教控制人們的言行,愚其心智,使不敢言、不敢動、不敢想,以免犯上作亂... [ 閱讀全文 ]
辭尊居卑,辭富居貧名詞解釋:南宋呂本中提倡的一項人生處事準則。見于《西垣童蒙訓》名詞解釋:“古人辭尊居卑,辭富居貧?!币庵^做人應該甘居貧賤,不慕富貴。呂本中認為這是“得利”、“免禍”的訣竅。他還說名詞解釋:“不... [ 閱讀全文 ]
毀家論名詞解釋:辛亥革命前的一篇主張廢除家庭,實行男女平等的文章。作者署名“漢一”,載《天義報》第4期。主張“今日欲從事于社會革命,必先自男女革命始”,因為“社會萬事,賴人而成,人之孳生,實由男女”。提出進行社... [ 閱讀全文 ]
毀家譚名詞解釋:辛亥革命前的一篇主張消滅家庭,宣傳自由平等的文章,作者署名“鞠普”。載《新世紀》第49期。認為毀家完全必要。因為名詞解釋:“去強權必自毀家始?!薄胺驒?、父權、君權,皆起于有家?!薄坝米杂?必自... [ 閱讀全文 ]
詹子名詞解釋:戰國時期隱者,名何,道家楊朱學派的思想家。主張“重生”?!肚f子·讓王》載名詞解釋:“中山公子牟謂瞻子曰名詞解釋:‘心在江海之上,身居乎魏闕之下,奈何?’瞻子曰名詞解釋:‘重生。重生則利輕?!猩焦?.. [ 閱讀全文 ]
解老名詞解釋:《韓非子》篇名。韓非對《老子》的解釋。韓非在文中并非完全是按照道家的思想解釋老子,而且所引用的《老子》的文字,與各本《老子》多有不同。實際上是借解釋《老子》之名。以闡述自己的思想。但是,韓非... [ 閱讀全文 ]
解放思想名詞解釋:陶鑄1960年5月在《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文中闡發的倫理范疇。他說,“解放思想,本來是包括兩方面的名詞解釋:一方面是從保守觀念里解放出來;另方面就是從私有觀念里解放出來。這后面一點往往被人們... [ 閱讀全文 ]
簡明倫理學辭典名詞解釋:《簡明倫理學辭典》編輯委員會編。1987年6月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50萬字。共收錄中外倫理學常用詞目與相關學科詞目1240條。詞目大體分為四個部分名詞解釋:(1)倫理學原理;(2)宗教道德與倫理... [ 閱讀全文 ]
簡明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名詞解釋:唐凱麟主編。1983年10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26萬字。全書分理論篇、規范篇、實踐篇三篇。理論篇分三章。第1章,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是科學的道德理論。論述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對象、任務... [ 閱讀全文 ]
意言名詞解釋:清代洪亮吉著。寫成于乾隆58年(1793)。包括“父母”、“生死”、“百年”、“禍?!钡?0篇。較廣泛地論述了作者對于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人口、宗教、道德、風尚、習俗及人生觀等方面的看法,體現了其... [ 閱讀全文 ]
新民名詞解釋:使民眾革除舊習、更新道德之意。語出《大學》名詞解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薄洞髮W》作者認為,一個國家如果能有顯明正確的道德標準,并用美好的道德教育,改造民眾,培養出一代新民,使... [ 閱讀全文 ]
新書名詞解釋:書名,也稱《賈子》,西漢賈誼政論著作,共10卷58篇(今缺兩篇)。隋唐以來多有散失,又多次整理,有人懷疑現存本可能有后人編補,但大體可信。內容主要是根據秦朝滅亡的教訓和西漢初的政治經濟狀況,向漢初統治... [ 閱讀全文 ]
新論名詞解釋:東漢桓譚著。據《后漢書·桓譚傳》記載,該書共29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桓子新論》是17卷,又說“梁有《桓譚集》5卷”,這些均亡佚。今存本為后人所輯,其中以清代嚴可均《全后漢文》中輯本較為詳備,但... [ 閱讀全文 ]
新語名詞解釋:書名,西漢陸賈所著,分上下兩卷共12篇。據《史記》記載,是陸賈受漢高祖劉邦之命總結秦漢失得天下經驗教訓的奏章。劉邦很贊賞,“號其書曰《新語》”。書中認為,世之盛衰與天無關,朝代更替“非天之所為也,... [ 閱讀全文 ]
新潮名詞解釋:五四時期新潮社所編輯的刊物,1919年1月創辦,得到陳獨秀、胡適、李大釗的大力支持。由傅斯年、羅家倫、周作人先后擔任主任編輯。五四運動以前,《新潮》以反對封建倫理和封建文學為主要內容。它一開始就舉... [ 閱讀全文 ]
新民說名詞解釋:梁啟超倫理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共20節,敘論;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釋新民之義;就優勝劣敗之理以證新民之結果而論及取法之所宜;論公德;論國家思想;論進取冒險;論權利思想;論自由;論自治;論進步;論自... [ 閱讀全文 ]
新生活名詞解釋:五四時期著名的小型通俗刊物(32開本小冊子),創刊于1919年8月,由北京新生活社出版,每星期日發行。編輯李辛白(筆名姜素)是北京大學出版部主任。這個通俗刊物是五四時期知識分子把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擴大到... [ 閱讀全文 ]
新社會名詞解釋:五四時期進步的青年知識分子主辦的期刊之一,擔任編輯和主要撰稿者的是瞿秋白、鄭振鐸、許地山和瞿世英等;以北京社會實際會的名義發行。社會實際會是附屬于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一個以舉辦社會福利和社會... [ 閱讀全文 ]
新青年名詞解釋:中國現代史上最重要的雜志之一。1915年開始出版,中間幾經變動,1926年最后???。它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反封建的文化思想運動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及其變為思想運動主流的歷史過程。是研究五四時期倫... [ 閱讀全文 ]
新海豐名詞解釋:廣東海豐縣學生聯合會主辦的機關刊物。1921年9月創刊,鄭志云任主編,以在海豐宣傳新文化、新思想,創造新生活為宗旨。它的發刊詞說名詞解釋:“現在世界的新潮流,無孔不入,連偏僻的地方象海豐,也被他流入... [ 閱讀全文 ]
道統說名詞解釋:儒家授道宗統序列理論。起于春秋時孔子敘堯舜禹傳世道統,《論語·堯曰》名詞解釋:“堯曰,咨,爾舜,天文歷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睉饑献永^其說,《孟子·盡心下》“由堯舜... [ 閱讀全文 ]
道統辨名詞解釋:作者不詳。載《國民日報匯編》第3集。文章認為,“中國腐儒之說”中最荒謬的,莫過于“道統”。隋唐之前,無道統之說,只是“唐、宋諸儒,以為天不變道亦不變也,于是有傳道之人,又以吾儒之道異于異端也,于... [ 閱讀全文 ]
道德經名詞解釋:又稱《老子》、《老子五千文》。古代重要學術著作。道家的主要經典。相傳是春秋末期的老子本人,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F在通行本《道德經》,從思想內容和涉及的某些重要問題看,可能編定于戰國中前期... [ 閱讀全文 ]
道德說名詞解釋:西漢賈誼《新書》篇名。闡述了道德意識活動的內部要素。提出德有道、仁、義、忠、信、密“六美”?!暗勒叩轮疽?仁者德之出也,義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高也,密者德之高也”。認為道是一... [ 閱讀全文 ]
道德哲學名詞解釋:張東蓀的倫理學代表作。中華書局1931年1月印行初版。全書分為7章,其章名依次是名詞解釋:序論;快樂論與功利論;克己論與直覺論;厭世論與自立論,同情論與進化論;完全論與自我實現論;綜合論與結論。在各... [ 閱讀全文 ]
道不遠人名詞解釋:儒家對理論與社會實際關系的一個命題。語出《禮記·中庸》名詞解釋:“子曰名詞解釋: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比寮艺J為,真理必須和人相聯系,能夠實際應用,否則就不能稱之為道。荀子發展... [ 閱讀全文 ]
道心與人心名詞解釋:宋明理學關于心性善惡的范疇。原出于《古文尚書·大禹謨》名詞解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彼稳逭J為,體現“天理”,即符合封建道德準則的心,謂之道心;發于形氣與各種物欲相聯系... [ 閱讀全文 ]
道未始有封名詞解釋:莊子提出的倫理命題?!洱R物論》名詞解釋:“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請言其畛名詞解釋:有左,有右,有倫,有義,有分,有辯,有競,有爭,此之謂八德?!狈?界限、范圍意。莊子認為,“道”原... [ 閱讀全文 ]
道德與文明名詞解釋:雙月刊雜志。中國倫理學會、天津社科院主辦。1985年以前,名為《倫理學與精神文明》1985第1期改名為《道德與文明》(參見“倫理學與精神文明”條)。... [ 閱讀全文 ]
道德與改革名詞解釋:1985年底中國倫理學會第四次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倫理學會編。1988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收論文33篇,29萬字。這是繼《道德與道德教育》、《道德與精神文明》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 [ 閱讀全文 ]
道德出于君名詞解釋:管仲學派關于道德規范來源的一種理論。出自《管子·君臣》。意謂道德規范是由君主制定的?!毒肌飞险f“道也者,上之所以導民也。是故,道德出于君,制令傳于相”?!毒肌废抡f名詞解釋:“道德定于... [ 閱讀全文 ]
道德問題論集名詞解釋:周原冰著,原署名石梁人,17萬字,196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除增訂本前記和序言外,還包括名詞解釋:(1)馬克思主義道德科學研究的對象、范圍和方法;(2)道德產生、形成和發展的社會根源;(3)... [ 閱讀全文 ]
道德科學知識名詞解釋:上海市倫理學研究會編。該書1982年初版名為《道德科學知識講話》。1984年由編者對原書的內容和文字作了適當的增補和修改。1985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原冰為該書寫了序言和增訂本序言。全... [ 閱讀全文 ]
道德哲學講義名詞解釋:黃公偉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1年8月出版。作者認為,道德哲學是“人生哲學”中的主要部分,它以其價值論為中心概念。
本書9萬字左右,分為原理論、實踐論、目的論、結論四篇。(1)揭示道德與人... [ 閱讀全文 ]
道德與社會生活名詞解釋:李奇著,全書分10章,約19萬字,論述了道德與利益、道德與產品分配、道德與政治、道德與法律、道德與宗教、道德與文藝、道德與教育、道德與科學、道德與婚姻家庭、道德與人生觀10個問題。該書是... [ 閱讀全文 ]
道德與道德教育名詞解釋: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倫理學研究室編。1981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20萬字。本書以第一次全國倫理學討論會收到的論文為基礎,又搜集了當時我國倫理學工作者幾年來撰寫的一些論文,共1... [ 閱讀全文 ]
道德自我之建立名詞解釋:唐君毅著。1944年商務印書館版。1985年作為《唐君毅全集》卷一之二由臺灣學生書局印行。本書由三部組成。在第一部“道德之實踐”中,作者認為,道德生活是自覺地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是“絕對的... [ 閱讀全文 ]
道德只有積極的名詞解釋:譚平山1921年8月3日在《消極的道德與消極的罪惡》一文中提出的命題。他論證說名詞解釋:“我國自宋元以來,在道德那方面考察起來,作惡者固不多,作善者亦很少;這就是我國民族道德日漸衰頹的好證據... [ 閱讀全文 ]
道德與精神文明名詞解釋:關于道德和精神文明的一部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倫理研究室編。198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27萬字。本書以1981年7月在安徽省舉行的第二次全國倫理學討論會收到的論文為基礎,以“... [ 閱讀全文 ]
道德的理論和實踐名詞解釋:傅季重、黃萬盛主編。本書系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六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牽頭,交通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參加協作完成。1987年5月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 [ 閱讀全文 ]
道德科學初學集名詞解釋:李奇著,12萬多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1984年再版。全書除再版前言和前言外,論述了以下九個問題名詞解釋:馬克思主義對倫理學的革命變革;道德的起源及其社會作用;動機和效果的辯證關系;... [ 閱讀全文 ]
道德不廢,安取仁義名詞解釋:老莊的道德觀。語見《莊子·馬蹄》,與老子“大道廢,有仁義”同義。在莊子看來,仁義是“道德”喪失的結果。它就象人多余的手指和連在一起的腳趾,是極不正常的畸形。自從社會上出現了所謂圣人... [ 閱讀全文 ]
道德仁義,互助之用名詞解釋:近代孫中山提出的倫理觀點。語出《建國方略之一,心理建設》名詞解釋:“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孫中山選集》)孫中山認為... [ 閱讀全文 ]
道德之概念及其學說派別名詞解釋:陳獨秀著。原載1917年3月17日《新青年》三卷三號,后收入《獨秀文存》和《陳獨秀文章選編》上卷(三聯書店1984年出版)。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主要是借助資產階級道德向封建... [ 閱讀全文 ]
道德是重建全民文化的礎石名詞解釋:王統照在抗日戰爭時期提出的命題。他在《道德觀念》一文開宗明義寫道名詞解釋:“在水深火熱的時代中書此四字,驟讀之自己覺得啞然;再一想便覺得憤然,更從遠處深處為人類想,不禁擲筆長... [ 閱讀全文 ]
道者誠人之姓名詞解釋:管仲學派關于道與人性的關系的觀點。出自《管子·君臣》上。原話為“道者誠人之姓也,非在人也”?!暗馈敝敢环N客觀的規律?!疤煊谐O?地有常形,人有常禮。一設而不更,此謂三常。兼而一之,人君... [ 閱讀全文 ]
道光洋艘征撫記名詞解釋:近代魏源著。完成于1842年,最初以匿名傳抄本流行,1846年魏源手訂《圣武記》時收目,仍未收文,1878年上海申報館發表。它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中國人寫的鴉片戰爭史。書中以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歌頌... [ 閱讀全文 ]
溫公頤名詞解釋:原名壽鏈,筆名夢華,大學教授,現代邏輯學家、倫理學家。1904年11月4日生,福建省龍巖縣人。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8年畢業于北大哲學系,爾后曾在浙江吳興等中學任教。1930—1949年歷任北京師范大學... [ 閱讀全文 ]
游俠道德名詞解釋:游俠是戰國時期出現的生活在社會下層扶危濟困重義輕生的人士。漢司馬遷稱贊他們名詞解釋:“今游俠,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 [ 閱讀全文 ]
游俠列傳名詞解釋:西漢司馬遷《史記》篇名。游俠,是戰國時期出現的生活在社會下層扶危濟困重義輕生的人士。按照封建的傳統道德觀念,他們的行為“不軌于義”,所有儒、墨兩家的著述對游俠的事跡“皆排擯不載”。司馬遷... [ 閱讀全文 ]
湘江評論名詞解釋:五四時期毛澤東在湖南長沙主辦的周刊。1919年7月14日創刊,共出版了5期,還有“臨時增刊”第一號八開一張?!断娼u論》“以宣傳最新思潮為旨”。重要文章絕大部分出自毛澤東的手筆。在這些文章里宣傳... [ 閱讀全文 ]
謗譽名詞解釋:唐柳宗元著。謗譽,指對人的行為品質的肯定或否定。認為對人的評價因時、因勢、因義不同而異,“凡人之獲謗譽於人者,亦各有道”。平時,“君子在下位則多謗,在上位則多譽;小人在下位則多譽,在上位則多謗”... [ 閱讀全文 ]
謙名詞解釋:《周易》六十四卦之十五,卦象是,艮下坤上,卦辭是“謙、亨;君子有終?!币馑际钦f,君子如果具有謙虛的美德,就會事業順遂,得到好結果?!冻趿贰爸t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边M一步肯定謙謙是君子的美德。以... [ 閱讀全文 ]
謝本師名詞解釋:近代章太炎同其老師俞樾從政治上絕交的宣言書。發表于《民報》第9號,成為當時政治倫理上一大事件。章氏參加反清斗爭,出逃臺灣,亡命日本,回國后拜謁老師俞樾,受其痛斥。俞責章反清帝為不忠,亡命異域背... [ 閱讀全文 ]
謝應芳名詞解釋:元末明初學者。字子蘭,號龜巢,武進(今江蘇)人。自幼篤志好學,潛心攻讀性理之學。處世做人,以道義名節自勵。疾世憤俗,無意仕途,長期過著隱居生活。曾隱居白鶴溪,居室命“龜巢”,因以為號。收徒講學,聞... [ 閱讀全文 ]
富辰名詞解釋:春秋時周襄王的大夫,他曾于公元前640年勸阻周襄王不要狄伐鄭國,又曾于前636年勸阻周襄王以狄女為后,均未成。后被狄人俘虜。其事跡在《國語·周語中》和《左傳》中均有記載,而以《國語》為詳。富辰強調道... [ 閱讀全文 ]
富好行其德名詞解釋:西漢司馬遷語。認為富有者好濟貧扶危,行道德之事。語出《史記·貨殖列傳》名詞解釋:春秋越國大夫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雪會稽之恥后,棄政從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 [ 閱讀全文 ]
強名詞解釋:①墨家關于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概念,有時也表述為力。語見《墨子·非命篇下》。墨子認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必須以“強”或“力”從事,才能取得生存和發展。他指出名詞解釋:“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早)朝晏(晚... [ 閱讀全文 ]
裕固族待客禮俗名詞解釋:中國裕固族人民接待客人時的行為道德規范。如果到裕固族人家里去作客,會受到盛情款待。他們通常先用酥油茶為客人接風洗塵,然后是抓肉加美酒讓客人飽餐。敬酒時必須是雙杯。如果客人只喝一杯,... [ 閱讀全文 ]
疏五過論名詞解釋:醫德專論。載于《黃帝內經·素問》。成書約在戰國時期。以黃帝、岐伯等問答的形式,列舉了醫生在診治過程中容易忽視的五種過錯。一是忽視病人地位高低,貴賤造成的情志變化,無法把握病情;二是忽視病人... [ 閱讀全文 ]
禁纏足名詞解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發動的婦女解放的道德實踐活動。龔自珍認為天足是女人的幸福,贊稱“玉顏大腳其仙乎”(《龔自珍全集·婆羅行謠》)。鄭觀應譴責纏足“酷虐殘忍,殆無人理”(《盛世危言·女教》)??涤?.. [ 閱讀全文 ]
蒲松齡名詞解釋:
蒲松齡
字留仙,號柳泉,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清代小說家。一生窮愁潦倒,累試不中,31歲時為生活所迫,到江南寶應縣當了一年幕僚。以后大部分時間都以開學館、教鄉塾為業。著作非常豐富,除《聊齋志異》... [ 閱讀全文 ]
清談名詞解釋:又稱清言、玄談、雅談。魏晉時期流行的一種遠離世事、崇尚虛無、空談名理的風氣。漢末魏初對人物的品評和對時事的議論稱為清議。名士們都善于品評人物,“能清談高論,噓枯吹生”(《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 閱讀全文 ]
清忠譜名詞解釋:明末清初李玉所著傳奇。此劇描述了1626年3月蘇州民變的情況。權宦魏忠賢在天啟6年間把持朝政,實行恐怖的廠衛特務統治,派緹騎到蘇州搜捕東林黨人周順昌時,市民顏佩韋等五人,激于義憤,聚眾萬余,至府衙請... [ 閱讀全文 ]
清靜無為名詞解釋:老莊提倡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和處世態度。老子認為名詞解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作為宇宙本原的“道”效法自然,自然清靜無為,“生它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人在社會... [ 閱讀全文 ]
清慎勤忍名詞解釋:南宋呂本中提出官吏應遵守的四條道德準則,見諸于《舍人官箴》名詞解釋:“當官之法,惟有三事名詞解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庇衷泼~解釋:“... [ 閱讀全文 ]
清靜妙經名詞解釋:道教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一說葛玄撰。一卷。認為人心本清靜,但常為外欲牽攏。如經常能夠遣欲心靜,澄心神清,就自然會六欲不生,達到空無了悟的境界?!皟扔^于心,心無其心;外觀于形,... [ 閱讀全文 ]
清白吏子孫名詞解釋:語出《后漢書·楊震列傳》。東漢時,楊震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和涿郡太守期間,“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名詞解釋:‘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 [ 閱讀全文 ]
淑士國名詞解釋:長篇小說《鏡花緣》中唐敖等人游歷海外所經過的一個國家的名稱。國都城門鐫著一副對聯曰名詞解釋:“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逼鋰駸o論農商,個個都是頭戴儒巾,身著青衫,斯文可掬。居民人家莫... [ 閱讀全文 ]
清議者,天下之坊名詞解釋:明清之際黃宗羲的倫理命題。語出《明儒學案·東林學案·總論》)名詞解釋:“清議者天下之坊也……清議息,而后美新之上言,媚閹之紅本。故小人之惡清議,猶黃河之礙砥柱也?!薄扒遄h”主要指當時諸... [ 閱讀全文 ]
深寧學派名詞解釋:以南宋學者王應麟為代表的學派。因應麟號深寧居士,故名。兼治朱(熹)、呂(祖謙)、陸(九淵)各派學說。主要人物有胡三省、戴表元、王昌世、王遂初等。認為道德來源于人心,“人者,天地之心也。仁,人心也... [ 閱讀全文 ]
深察名號名詞解釋: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篇名。認為“名”、“號”皆表達天的意志,即為事物之理。主張“正名以明義”,“名者,大理之首章也。錄其首章之意,以窺其中之事,則是非可知,逆順自著,其幾通于天地矣?!辈⒁?.. [ 閱讀全文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名詞解釋:語出諸葛亮《誡子書》?!胺蚓又?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币詫ξ?.. [ 閱讀全文 ]
澠池會名詞解釋:贊揚藺相如勇敢機智、顧全大局和廉頗勇于改過等優良品質的元代雜劇作品。全名《保成公徑赴澠池會》,存脈望館鈔校本,見今人編《元曲選外編》。作者高文秀,東平(今屬山東)人,生卒年不詳,有小漢卿之稱。... [ 閱讀全文 ]
禍虛名詞解釋:《論衡》篇名。批駁“被禍害者為惡所得,天地罰之,鬼神報之”的因果報應觀念。認為人生際遇禍福,由天命決定,由機緣巧合而成?!胺踩烁F達禍福之至,大之則命,小之則時”。歷史上許多人“一身之行,一行之操,... [ 閱讀全文 ]
蓋公名詞解釋:西漢黃老派學者、隱士。膠西(今山東膠縣、高密一帶)人。名字、生卒年不詳。以樂臣公為師,通曉老子學說。漢興,齊人爭相求官,獨居家不仕。孝惠年間,曹參為齊丞相?!皡⒈M召長老諸生,問所以安集百姓,如齊故... [ 閱讀全文 ]
諫迎佛骨表名詞解釋:唐韓愈著。元和14年(819),唐憲宗遣使往陜西鳳翔法門寺迎“佛骨”(釋迦牟尼的遺骨)入禁中,韓愈對此極力反對,特上此表,從華夷之辨,指斥佛教為“夷狄”之法,與中國的倫常道德相背?!胺蚍鸨疽牡抑?... [ 閱讀全文 ]
禈中群虱名詞解釋:魏晉之際阮籍語。是對當時名教“君子”的諷刺說法。語出《大人先生傳》名詞解釋:“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手持圭璧,足履繩墨。行欲為目前驗、言欲為無窮則。少稱鄉黨,長聞鄰國。上欲圖三公... [ 閱讀全文 ]
婚姻改良論名詞解釋:署名“履夷”。見《留日女學會雜志》第1期?!读羧张畬W會雜志》1911年5月在日本東京創刊,季刊?!痘橐龈牧颊摗氛J為名詞解釋:“夫婦為人道之本”,它不只是家室問題,“實為人類生存上之大問題也”。... [ 閱讀全文 ]
婚姻家庭道德名詞解釋:劉啟林著。1986年7月北京出版社出版。全書8萬字。講了六個問題。1.道德是婚姻家庭關系的重要調節者。2.人類原始的群婚習俗。3.一夫一妻制的確立與奴隸社會的婚姻家庭道德。4.封建社會的婚姻家庭... [ 閱讀全文 ]
婚姻當為戀愛之結果名詞解釋:李大釗1917年4月在《不自由之悲劇》一文中做出的論斷。他論證道名詞解釋:“夫家庭者,愛之泉源,而幸福之府藏也。而家庭之組織,則又基于婚姻,婚姻之結媾,以理言之,當為戀愛之結果。故無戀愛... [ 閱讀全文 ]
隨時名詞解釋:《劉子》篇名。論述了“禮尚從俗,適時而行”的命題。認為“時有淳澆,俗有華戎,不可以一道治,不得以一體齊也?!蔽闹信e了許多例子,說明“由于淳澆異跡,則政教宜殊,當合縱之代,而仁義未可全行也?!痹谌粘?.. [ 閱讀全文 ]
緒言名詞解釋:清戴震著。分上、中、下三卷。本為其《孟子字義疏證》初稿。是作者指名批判程朱理學的第一部著作。首先肯定宇宙天地是一個“氣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物質世界,其物質基礎即是“陰陽五行”,認為“陰陽五行,... [ 閱讀全文 ]
隨命名詞解釋:中國古代倫理思想中關于“命”概念的類別之一。意謂努力端正操行會得到吉福,而放縱自己的情欲會受到災禍。東漢王充曾予以否定。參見“遭命”條。... [ 閱讀全文 ]
隨想錄名詞解釋:巴金著。包括五集,即《隨想錄》第一集、《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共150篇,42萬字。1980年至1986年,陸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作家在“總序”中指出名詞解釋:“《隨想錄》我一... [ 閱讀全文 ]
隱惡揚善名詞解釋:儒家宣揚的一種待人處世之法,語出《禮記·中庸》名詞解釋:“子曰名詞解釋:‘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為舜乎!”它認為,大知之人應該象舜那樣好問好學,善... [ 閱讀全文 ]
隋唐演義名詞解釋:清初長篇小說名。清康熙間褚人獲所作。全書從隋文帝伐陳,楊廣陰謀奪取太子位開始,到唐明皇之死為止,共寫了170多年的歷史。小說的主要內容在于暴露宮廷生活的種種罪惡,揭露帝王后妃、官僚大臣的腐敗... [ 閱讀全文 ]
隆師親友名詞解釋:荀子提出的一種道德修養方法。意謂尊重師而親近友。語出《荀子·修身》名詞解釋:“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 [ 閱讀全文 ]
名詞吧為您提供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生活、文藝、體育、歷史、人物、自然、地理等各學科名詞解釋大全
Copyright ? 2008-2025 www.thefetchinglife.com 名詞吧